奖牌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奖牌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生源外流的失血之痛

发布时间:2020-07-13 12:01:55 阅读: 来源:奖牌厂家

一个拥有30万人口的县,在本县参加高考的却只有185人。连免费接送考生的出租车司机都产生了疑问:“学生们都去哪儿了?”

什么因素促使家长们纷纷选择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当地的中学教育到底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生源外流,让流入地声名鹊起,却使流出地广宗县教育经历着“失血”引发的阵痛。

而类似的现象绝非发生在广宗一地,其正在河北省一些县级城市上演。

今年仅有185名学生参加高考

今年高考期间,广宗县金誉出租车公司按惯例继续前往考点免费接送考生。考点设在广宗县第一中学,这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高中。长长的车队从一中门口排到了200米外的交警队门前。

公司的刘宗朋师傅发现,每场考试结束,出来的考生并不多。出租车司机们都感到纳闷:“今年的考生怎么这么少?学生们都去哪儿了?”

“今年参加高考的也就180人左右。”一位从广宗一中转到其他行业的人士对当地教育依然关注,他介绍,至少从10年前开始,就明显感觉到当地高中毕业学生数量在减少,但绝对没想到会少到今年这种程度。

全县拥有30万人口,在本地参加高考的只有180人左右,这样的说法属实吗?6月16日,广宗一中的两位副校长周文昌、杨洪申同时向记者表示,今年参加高考的毕业生有“600多人”,去年 “光考上本一院校的学生就有100多人”。

这一说法遭到了众多当地人士的质疑。多位家长和学生告诉记者,广宗一中今年共有6个班参加高考,即215班至221班(其中的218班已经被合并掉),每个班有学生30人左右。

广宗县教育文化体育局(以下简称教育局)招生办主任武玉召最终确认,今年高考,广宗只有8个考场,其中县职教中心的11名考生占了一个考场,广宗一中参加统一高考的人数只有174人。

而在县一中网站上,2010年11月的一份督导评估汇报材料显示,该校“有教学班48个,在校生2542人”。该校副校长杨洪申则表示,今年有在校生1700多人,比去年还增加了一些。

广宗一中建校有50多年的历史,过去一直叫河北广宗中学,当地居民则多称之为“县中”。知情人士介绍,这所2007年获批的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如今的在校生已不足500人。

从2542人到1700多人,再到不足500人,数字上的出入暂且不论,但却折射出了当地高中生源大幅减少的现实。

“衡水教育不是特别出成绩吗?所以家长就把我送到了那边。”6月17日,广宗街头,应届高三毕业生刘兰慧告诉记者,自己是在枣强一中读的高中,在那里,光自己认识的广宗同学就有20多人。

记者在广宗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查,发现当地的学生向外地流动的现象从高中到小学都不同程度存在。

外流目的地从衡水转向周边,二中老师要帮一中招生源

记者采访时,武玉召正忙着安排今年的中考工作,据他介绍,今年考生不多,有1000多人。从1000多人参加中考到185人参加高考,广宗的学生都去哪儿了?

距邢台市60公里,距冀州市72公里,距衡水市98公里……地处邢台市东部的广宗县,受周边教育发展的影响很大,衡水市区、冀州、枣强成为广宗学生外流的主要目的地。但随着衡水一些高中对外地生源的成绩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家长转而把视线转向广宗周边的县市。

6月16日,距离广宗县城七八公里外的东召小学门口,小景正在帮姐姐带孩子。她刚从石家庄经济学院广告专业毕业,已经把工作签到了北京。“我在巨鹿那边上的高中,从初三就过去了。”她说,父母之所以把自己送到邻县就读,是因为“那边的升学率比广宗要好一些”。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3年农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名单显示,当年有60名广宗户籍的考生分别毕业于巨鹿中学、巨鹿二中,另有56人毕业自威县一中。

在广宗,家长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学习最好和家里最有钱的学生都去了衡水;学习中等和家里条件一般的选择去了周边县,家里没钱成绩又差的才留在县中。

“为啥人家的生源不来广宗,只有广宗的孩子往外走?说到底,还是广宗教育不如人家。”广宗县教育界人士董同侃介绍,自己的孩子是在县中上的,“考得就是不如人家,两个孩子都上的专科”。

“尽管教育界对衡水的教育模式有着不同的评价,但在家长眼中,考不上大学什么也白说。”广宗二中校长刘英武认为,学生外流,对广宗来说,是一种无奈,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考个好成绩,但广宗的高中,在比拼高考成绩的竞争中接连失利,继而陷入了恶性循环:高考成绩不好——好学生外流——成绩愈发不好——生源更加外流……

因为衡水和邢台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教材不同,为了在中考中能取得好成绩,广宗的一些家长从初中、甚至小学就把孩子送到了衡水就读。

“快采访采访他吧,他家孩子可厉害了!”在县城跑运输的曹先生,引得朋友们很是羡慕。他从初中起就把孩子送到了衡水市一所私立学校,3年花了4万多元。而今孩子正在衡水中学读高二,“成绩还不错,目前全校能排1100多名,考个本一没问题”。

“高中,就是一个地方教育的领头羊,高中办不好,初中也会受影响。”刘英武考察发现,在衡水,因为高考成绩突出,连私立的初中、小学,都能招收到上万名学生。而广宗二中,作为全县最好的初中,也只有2000名学生。

据他介绍,二中每年都要帮助一中进行招生,让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引导,选择到一中就读。

而据媒体2011年的报道显示,为了留住生源,广宗一中曾经在学生和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广宗二中的一些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学籍注册,结果导致这些流动到外地的学生没有学籍,遭遇种种麻烦。

贫困县推出高中免费教育,提振高中教育计划展开

广宗一中的校门口,近日打出了一个大红条幅:“广宗一中新初中部初一开始招生”。

“主要想给自己留下一批优秀生源。”该校副校长杨洪申介绍,今年计划招生200人,目标是“小升初考试全县前1000名”。

更多的改变,开始在广宗一中悄然出现。校园内,两栋二层的教学楼高考后开始拆除。杨洪申告诉记者,一栋更大的教学楼将在明年秋季投入使用,校园南边,宿舍楼的改扩建也纳入了规划。

来自县教育局的这些举措还包括,新配备100台电脑,让老师们人手一台;为所有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等。

记者注意到,这些举措是在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今年11月,省政府将对广宗县教育工作进行第三次督导评估验收。

4月下旬,省政府派出督导组,对广宗县的教育工作进行过程评估。督导组评价,广宗县教育工作尚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生源不足等问题。

“我们正在提振高中教育。”广宗县教育局局长卫东涛是去年9月到教育局工作的,他介绍,6月17日,广宗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决议,决定从今年秋季起,对所有高中生实行免费教育,免除学费和住宿费。为此,县财政将在2014年秋季拨付130万元用于广宗一中的正常运转。

“生源流失的势头不好控制。”另一位当地教育系统人士接受采访时则认为,把优秀生源留在本地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还会选择向外走,“向外走时成千上万的钱都舍得花了,谁还会在乎几百元的学费。”

而在新岗位工作了9个月之后,卫东涛决心很大,他计划从硬件建设、学校管理、教师队伍信心提振、教学质量提升等多角度来振兴高中教育。

“以教学成绩论成败,以教学质量论英雄”,卫东涛提出的这两句话已经被做成大标语架设在广宗一中的教学楼顶。

系列举措之下,卫东涛认为,最快能见到效果的是今年秋季,要使广宗一中的高一新生至少达到500人。

“最少得给我3年时间,”卫东涛说,“3年后,‘彻底扭转’这类词我不敢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基本扭转,有所起色。”

家长为子“三迁”的隐忧

广宗一中是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按一般家长理解,就是一所重点中学。在我们的教育发展中,主管部门曾经认定了很多这样的“重点”,并把各种教育资源优先向他们倾斜。在一些地方,“重点”可以优先录取优秀生源。

但遗憾的是,在广宗,“重点”的存在似乎并没有阻挡住家长送孩子赴外地读书的脚步。事实上,不仅广宗,很多地方的家长都选择送孩子赴外地读书。这就像有一个教育的自由市场,哪家学校升学率高,吸纳家长教育投资和学生也就越多。

家长们错了吗?是他们太功利吗?好像不是。“孟母三迁”,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关于教育的一个美谈,但古时孟母为养德而迁,如今则是为高升学率而迁。自古至今,每一个父母都盼望着孩子成才,盼望着孩子享有更好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但今天,考上好大学似乎成为成才的唯一标志。

市场经济是推崇要素自由流动的,但作为教育,出现学生的大量流动,是否符合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引发社会的深思。

显然,办教育,不应该像办企业。然而现实中的资源配置俨然正被“市场化”力量所主导。其基本套路,就是抢到好生源,用各种所谓的模式让这些学生在中高考考出好成绩,然后引得更多的学生前来……

把学校办成企业,前文所述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就是巨大的市场,而实现收益则需要另外的手段,校中校、实验班,或者直接办一所私立学校敞开收费。而参与其中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好事。学校有了名气,校领导有了政绩,老师改善了待遇,学生也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即便有成绩不好的,既不能让学校包赔,也无法改变学校又有多少人考上本一院校的宣传。当人人说好时,便会有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蜂拥而来,以至于进入这种学校的一个名额都会成为某些人寻租的资本。

“虹吸”的另一端是“失血”,这条看似难以破解的链条如此循环下去,破坏的恐怕只有教育的公平。而引发这种循环的根源,还在于为孩子提供的出路还是太少了,“独木桥”式的人生轨迹让人们别无选择。

既有的教育架构,让我们理解一些地方为“止血”所进行的努力,也让我们担心这种努力依然会是“独木桥”上的舞蹈。(记者 董立龙)

乌苏西服订制

扬州制作西服

蚌埠设计工服